logo

韓國新創企業的真相

《Start Up》太美好?韓國創業容易?新創僅1%能成功...帶你看韓國創業真相

Yeong
3 years ago

哈囉,大家好,我們是由韓國人告訴你每日最新韓國資訊的Creatrip


#韓國新創公司
#新創企業#StartUp
#真相#成功率#倒閉

隨著韓劇《Start Up:我的新創時代》熱播,許多人開始討論起韓國的新創產業,真的像韓劇裡面演的那麼正面、簡單?雖然韓劇多少也會有誇大,但整體來說,《Start Up》與真實的韓國新創產業相符程度有多少呢?一起看下去吧。


Sandbox沙盒拍攝地|點我

🤞🏻 Creatrip Youtube上線囉

點我追蹤我們的instagram
instagram.com/creatrip.tw

🎈點我看旅韓必備網卡/票券/一日遊折扣



韓國新創公司的真相

新創公司成功率真的很低?


《Start Up》戲中台詞有說到,10間新創公司裡面大概只有一、兩間會成功,或是成本相抵,沒賺沒陪,剩下的公司全是倒閉。而這個數據到底是誇大,還是低估了呢?


根據韓國針對新創公司創業的數據資料顯示,國內創業成功率大約只有1%。這是個相當殘酷的現實,每年大約有上萬間新創公司(或自營戶)出現,但每過六個月、一年、兩年、三年,這些新創公司的數量就會越來越少,多數都在中途倒閉,能撐到上市的更是少之又少。



即使成立初期得當,像《Start Up:我的新創時代》一樣,有天使投資人挹注資金,或是有財團扶植,但過了六個月之後,就是要靠公司自身的能力繼續前進。


新創公司成功站穩了腳步,但成長規模或能力,是否能追上那些韓國海內外的大企業呢?



根據2018年的報告,全球大企業與新創企業的合作,大部分的成功率僅不到25%。這不是指新創企業倒閉,而是指大型企業在操盤中,以引進新技術(92%)、改革原有公司(56%)、確保優秀人才進駐(46%)的理由,與新創公司維持實驗與夥伴關係(77%),甚至出資進駐新創(60%),也有48%的大企業選擇直接併購新創產業。


有48%的企業認為只達成10%的預期目標,有35%的大企業認為只達成10%至25%,也就是說,超過8成的企業成功率不到25%,回答有50%以上成功率的僅有7%。



新創公司的成功率絕對是超乎想像的低,不只是韓國,而是世界上每個國家都這樣,就連《Start Up》中入選沙盒創投的五間公司,也有非常大機率會在現實社會中,全數倒閉。




韓國新創公司的真相

新創公司的優點是什麼?


大家都知道,韓國企業的競爭與壓力超乎常人想像,加班、高壓甚至不合理的對待也都有,在《Start Up》終究能看到達美父親被上司暴打的情節,而這也是他想出來創業的一個契機,更是許多人選擇創業的重點。


在新創公司裡,自己就是自己的老闆,而這些人也都知道大型企業的辦公室文化,多少會想辦法避免那些陳腐不良的辦公室文化。



另外,草創時期的共患難意識強烈,更是新創公司在早期衝出成績的重要關鍵。這時的新創公司,多數都抱持著「開始新事業,絕對不能失敗」的想法,便相當積極地做每件事,這時連續幾天加班似乎都不算什麼了。



而且新創公司最大的優點,則是所有的規則、草章都是大家一同擬定的,如同《Start Up》中,三山科技通過沙盒創投的試煉後進駐辦公室,前幾件事便是討論彼此要如何稱呼,以敬語說話呢?還是半語?這些在已經成立有段時間與規模的公司裡,是絕對看不到的。


而剛剛提到2018年調查,有高達8成以上的大企業認為,與新創公司的達成比率不到25%的理由,其中佔了最多的原因便是「(大型企業的)速度慢」。有20%的大型企業表示,從開始到實際合作花了六個月,因為自身牽扯進的部門太多,內部程序過於複雜。



這也是新創公司的優點,因為人員少、部門規模小,在合作的空間與彈性上都有相當大的可能性。但雙面刃,這也有可能成為缺點。




韓國新創公司的真相

新創公司的缺點是什麼?


有優點自然也有缺點,而新創公司的缺點正是大型企業、財團的優點。


新創公司彈性大的另一句話,便是「相當不穩定」,因為創業初期都是靠創始者們熬夜、加班、湊錢堆出來的,內部的流程很常也是決策者們直接通過,雖然賺到了時間,但那些草創的規章仍未在此時決定的話,可能就會在之後成為問題。


而業界最重視的績效與誠信部分,因為新創公司一切都是新的,與其他有經驗的中小企業相比,便是弱勢,更別說是那些大企業了。



以及新創公司內部在初期,決定股權、職位的部分,也真的會如《Start Up》一樣腥風血雨,有些新創公司甚至在上市後,創始團隊就會走一半這類情況發生。




韓國新創公司的真相

新創公司該怎麼發展?


以餐廳來想,一間店在創業初期可能只有一個人就能忙得過來,而後生意越來越好,要換更大的店面時,發現身上的存款不夠,需要找其他合夥人幫忙出資。自己仍負責著餐廳營運,但忙不過來,就要另外聘請店長、店經理、員工等等。


以《Start Up:我的新創時代》為例,「三山企業」便是餐廳(的概念),而初期就是「三山兄弟」在營運,但後來迎了寇達大賞(生意變好),要換更大店面(入駐沙盒),發現身上存款不夠(沒有足夠能力)時,就需要找其他合夥人(沙盒創投、志平)幫忙,並聘請店長(達美)營運。



其實新創企業不論規模大小,都和商店營運很像,但比起資本,更重要的則是運氣與實力,這點在《Start Up》中算是做了很好的詮釋(尤其運氣的部份)。




雖然韓劇就是美化的現實,但整體來說《Start Up》在新創公司的優點與真相揭露部分,展現了大約一半的水準?真正的新創產業與大型企業的競爭,可是相當殘酷,並不如韓劇中演的如此簡單、漂亮。


隨著《Start Up》劇情發展,描述韓國新創企業的這類少數題材,也逐漸受到大家肯定,也跟著小編一起追下去吧。


各位親估們,我們下次見。


Sandbox沙盒拍攝地|點我

🤞🏻 Creatrip Youtube上線囉

點我追蹤我們的instagram
instagram.com/creatrip.tw

🎈點我看旅韓必備網卡/票券/一日遊折扣

其他延伸閱讀 
韓低薪工作盤點
韓前50大企業
《Start Up》
重返18歲踩點
近期熱門點擊

近期熱門點擊